当前位置:社区治理 > 垃圾分类谁最有创意?上海调研16个区后告诉你

垃圾分类谁最有创意?上海调研16个区后告诉你

2019-06-21    来源:中国文明网

  距离7月1日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实施还有十多天,上海市民做好准备了吗?


 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,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发起一场全方位调研,足迹遍布16个区,视察了数十个小区及单位的垃圾分类情况。


  “此前垃圾分类搞得好的小区,还是个别的‘盆景’,现在区域化的大片‘森林’有点模样了。”从立法调研之初就全程介入这部法的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们,一边探访申城各类小区,一边亲历自己小区的垃圾分类,感触颇深。


  这一轮调研,他们既看到了争议和不便,也看到了机会、创意和改变。


  撤桶、定时定点、破袋


  最近,越来越多的小区开始实施垃圾分类,“盆景”开始变“森林”,而遇到的共性问题也浮出水面。代表们盘点梳理了一下,大致有三个:


  其一,楼道到底要不要撤桶? 在去视察的车上,代表们和记者就议论起来了,不少人已亲身遭遇撤桶经过,“我们小区都没怎么开过会,楼道里的桶就撤了!”有位代表开始倒苦水,“桶撤了,居民一开始挺不习惯的,微信群里都炸锅了。”此轮执法检查所踩点的居民区,不少都经历过类似阵痛,大都实施一段时间后才变得有序。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解题方法,但居委书记的经验是一致的,一定要加强和居民的沟通,充分磨合。


  其二,定时定点要不要这么严?定时定点要求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还存在差距,特别是对定时有较多意见,觉得不太人性化,尤其上班族认为定的时间不合理,太不方便。代表在车上还笑言,“晚上加班不能太晚,否则垃圾就得留在家里过夜。”“我愿意分好垃圾,可为什么一定要限定时间段呢?”


  其三,湿垃圾要不要破袋?随着夏季高温来临,如果当场“破袋”,肯定有阵阵臭味弥散开来。据立法者回忆,当初在垃圾分类立法审议时就有过争议,破袋也没有作为硬性规定写进法规。但如果不破袋,会给湿垃圾的集中收运带来不便。这个问题如何解决?如果不破袋,是否有技术性手段?“这有个过程,我们不能一刀切。”市人大代表许丽萍认为,对撤桶、定时定点等这些问题切忌简单粗暴,应该交给小区因地制宜解决。很多小区有很好的解题方法,但其他小区不能照搬照抄别的小区经验,因为一种解法并不一定普遍适用。


  “撤桶、定时定点虽然带来不方便,但这些带有强制性的、看似“不方便”的措施,会“倒逼”出一种好习惯。”大家的共识是,在条件成熟、沟通充分的前提下,可以因地制宜、创造条件,在动员居民的同时解决这个问题。


  居委起劲,物业不起劲


  “我们发现,对垃圾分类最起劲的是居委会、环保企业,最没积极性的是物业!”这是在赴普陀区的执法检查中一位工作人员的感言。


  物业为什么没有积极性?因为增加了责任和成本。可物业却被居民质疑,楼道撤桶后应该节省了成本。“我们缴物业费,原来楼道垃圾桶的成本不是省下来了吗?”在市人大代表张金秀看来,撤桶虽然表面上节约了垃圾桶费用,但分类需要专人监管,保洁工作量大大增加,另外,分类也使清运成本上升。


  如何才能增加物业的积极性?16个区中,各个小区的做法不同,有的在配备上给物业一定支持,但更多小区对物业所承担的部分没有相应的支持,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物业投入垃圾分类的热情。


  如何激发物业的积极性?张金秀认为,垃圾分类是一件系统工作,物业企业是其中一个功能性环节,主管部门应加强机制研究,在制定有关配套文件上要更加细化。


  而与物业相反,环保企业对垃圾分类很有积极性。调研发现,不少环保企业主动将触角伸向小区,与垃圾分类现场无缝衔接。比如曹杨花苑居民区增设了好几个智能化回收箱,针对老年人,环保企业还设现场回收点,收集居民分出来的可回收物品。


曹杨花苑居民区增设智能化回收箱


  “企业如果仅仅对接几个小区,可能‘吃不饱’,也不能长久做下去。”张金秀说,企业毕竟看经济效益,建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,让企业能够更顺畅地与居民区对接。


  “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。”在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崔明华看来,垃圾分类有个价值链条,除了政府支持、发动居民参与,也需要借助“市场的手”。目前,不少企业对垃圾回收利用很有积极性。而现在是在起步阶段,市场效应可能还不明显,需要政府的手和市场的手结合起来。


  垃圾分类进度还有差异


  垃圾分类正成为新时尚,这一轮调研,代表们看到了创意和智慧,也看到了更多变化。越来越多的环保达人涌现,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宣传垃圾分类。雍景园74岁居民吕渲的口头禅是“垃圾分一分,环境美十分”“绿色环保,变废为宝”,他别出心裁利用“餐巾纸”,配上惟妙惟肖的手绘,向周围居民宣传垃圾分类,这一幅幅“纸巾画”让大家明白“环保”的意义。



  一段时长2分35秒的视频《时尚DoReMi》火了——“垃圾分类再垃圾倒!倒!倒!笃笃笃,卖糖粥!三斤胡桃四斤壳!吃子侬格肉,还子侬格壳!张家老伯伯,侬晓得哇?垃圾分类再垃圾倒!”真如镇街道携手童谣创作人王渊超,合力为真如量身打造了一个垃圾分类视频,这个视频结合真如本地特色,融入《卖糖粥》这首上海话童谣,将垃圾不分类的危害、可回收垃圾种类编成说唱。网友纷纷赞叹:“这样的形式让人记忆深刻。”


  垃圾箱房前志愿者踊跃。一位代表说,自己所在的小区有位80岁的老人为了争当垃圾分类志愿者,竟然“谎报”年龄,让自己年轻了10岁。儿女担心老人身体吃不消,悄悄来打招呼,老人知道后一周不和孩子说话,子女只能告饶,老人又欣喜地穿上了“黄马甲”。“像这样主动争当志愿者的居民还有很多,大家都想为垃圾分类出一份力。”


  环保创意迭出。居民破袋后,不少小区就在旁边设个洗水池,方便业主倒完垃圾后洗手。考虑到有些老人行动不便,志愿者每天定时上门帮忙收垃圾。


  “不过,在我的朋友圈里,争议还是不少。”许丽萍说。比如居民特地把一次性饭盒洗干净,想作为可回收物来分,结果发现因为利用价值低还是属于干垃圾。“四分类怎么分?到底属于哪种垃圾?我们已经有指南了,但很多市民还是不清楚,希望政府部门能搭建平台,去回应居民的问题。”但她表示,有争议是好事,垃圾成为议论焦点,说明大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,都在认真做这件事。


  “现阶段,区与区之间、小区与小区之间的垃圾分类进度还有差异,随着条例正式实施,希望大家齐头并进,让‘盆景’真正成为‘森林’。”崔明华表示,目前,第一阶段调研告一段落,接下来市人大还将对垃圾分类的执行情况继续进行调研。(来源:上观新闻)


  原标题:垃圾分类谁最有创意?上海调研16个区后告诉你


责任编辑:黄守玲

在线投稿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电话:400-881-5247